各位同仁,大家好!

医院肿瘤内科,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肿瘤病房的那些人,那些事》。

年,我到肿瘤科工作不久,病房里住进来一个特殊的病人。

他叫宋鑫,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的主任,荣获年度“中国医师奖”,参与制定卫计委《常见肿瘤营养临床诊疗路径》,参与制订国家《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中国肾癌诊治指南》,获肺癌临床诊治国家发明专利9项、黑色素瘤临床诊治国家发明专利4项,参与多项全球及国家肺癌、黑色素瘤临床试验......是个不折不扣的业界大咖。可谁知天妒英才,长期的科研和繁重的工作彻底摧毁了宋主任的健康。住进我们科室时,他已是肝癌晚期。

宋主任初到我们科的时候,大家听说他在专业方面非常厉害,都觉得他肯定会摆架子。我第一次去给他打针,心里非常紧张。没想到主任看到我姓名牌,居然喊了一声“老师”。惊得我赶紧说:“主任,千万别这么喊,您才是我们的老师。”

宋主任却说:“现在我是病人,你们都是我的老师。”

我有点惶恐,那一针打的压力可大了,幸好是打上了。

后来接触久了,我发现宋主任不仅没有架子,还非常谦虚,客气。住院期间,他喊我们每个人“老师”。每次我们进病房为他进行护理,他都非常真诚地说声“谢谢”。

宋主任住在我所分管的床位,使我有机会向他请教过很多专业问题。

一直以来,他总是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填补云南当地肿瘤生物治疗的空白,总感到时不我待,因此经常加班熬夜搞科研,忽视了自己的身体。他的病情恶化很快,发现时已无力救治。

“医者难自医”。很难想象在最后的岁月里,宋主任是如何的心境。我只知道在接下来几个月的相处中,无论病痛再怎么折磨,他总是微笑来面对我们,尽管背过身,他也可能会疼得流泪。毕竟肝癌晚期的剧烈疼痛,会让人痛不欲生。

宋主任因消化道出血被禁食期间,可能是他人生中最难熬的一段时光。在那些难熬的日子里,他每天渴望的仅仅就是一两口米汤、一小碗稀饭,可他的病情不允许这么做。

他的家人和我们一起隐瞒着他的病情,担心他知道自己的消化道出血会焦虑。渐渐地,平时严肃沉稳的宋主任开始有了小脾气,会和家人争论几句,会生气他们不给自己送饭。但还是很听我们医护人员的嘱咐,不愿意给我们添麻烦,

在消化道出血禁食期间,宋主任又新增了肝性脑病,时常说话言语混乱,但却不忘在我们换帮他水的时候笑着说句谢谢,非常真诚。

肝性脑病发病时,病人的行为性格会有些异常,宋主任也不例外。一天,一个实习护士给他换水,他突然就发脾气说:“怎么还有那么多水要挂?”

这种质疑在病房经常出现,大家早都习惯了,也没人觉得受了委屈。第二天早交班,宋主任状态恢复了点,可能想起了这件事,特地让他家属帮忙指认那个实习护士,特地向她道歉。

这就是宋主任最可贵的优点,即使是在生命饱受着折磨的时候,他还总是怕麻烦别人,还会顾及别人的感受。

而每每在私下里,我们总是替他鸣不平,觉得命运亏待他。宋主任一生研究肿瘤,最后却因为肝癌去世,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在他去世前的一个周末,我和护士金琳值班,宋主任又开始发脾气要吃饭。得到医生允许,我和金琳一起安抚他,告诉他可以喝两口米汤,他非常开心。他在笑,我们却背过身去悄悄抹泪。

接下来,宋主任说他一直躺在床上感到很憋闷,很想出去走走。

我和金琳推来了轮椅,担心天冷,又担心轮椅太硬会硌着他,就特地给他用床单被子把轮椅裹的厚厚的。

金琳还细心地替主任试坐了一下,说:“主任,我们给您弄的特别舒服,来试试吧。”

主任和他家人都笑的特别开心。他坐着轮椅,家人推着他在病区里转了转,医院楼下看了一会雨。

那天主任一直都在说着感谢的话,从一开始喊我们老师,到后来喊我们两个妹妹。还跟他家人说:“等病好了,我一定要给这两个妹妹买好吃的。”

那天看到主任笑得那么开心,我们也特别的开心。

几天后,主任病情恶化,我在夜里被老师喊起来帮忙抢救宋主任。

进到病房里,看到家人撕心裂肺的哭喊声,看到他弟弟跪倒在医生面前求助,我终究还是没有忍住眼泪,急忙擦干眼泪,参与抢救。

可是,我们都明白这其实是无效的。家人不愿再让主任痛苦,选择了让他走得安详一点。而我们最后仅能做的就是一遍遍的告诉家属:“主任还在,还能听见,你们有想说的就赶紧告诉主任。”

主任的妻子上前抱着他、亲吻他,一遍遍的道歉说应该给他吃东西的,让他不要恨她。

这时,主任的姐姐从房间里拿了好多吃的东西递给我,一遍遍的说主任之前交待的,说要给他的妹妹们买好吃的,不能让主任有遗憾,让我们无论如何都要接受......

宋主任去世后,我上网搜了他的事迹,看到了他接受采访的视频。音容宛在,斯人已去,想到这里,我哭得不行。那一刻又想起他曾经恳切地说:“如果我好了,我会继续给病人看病,一定要对他们跟自己的亲爹亲妈一样,你们也要一样对病人好,因为生病了才知道病人有多么的需要我们……”

在肿瘤科,我们见过太多的生离死别,听过很多悲惨的故事,惋惜未曾享受青春的生命,也同情被病痛折磨的躯体,却从未有哪一次像我们送走宋主任这样让人悲痛欲绝!

有人说,在肿瘤科做护理工作肯定很压抑,可我没有这种感觉,反倒更多的是对生命有了新的见解。就像我们护士长李丽说的:在肿瘤病房工作久了,看惯了生死离别,人会渐渐看开很多世事,比如会看轻钱财、权力和很多外在的浮华。而是更加珍惜身边的人,更加珍惜现有的平淡安宁。

心理强大是需要历练的。在护士长和其他同事的影响下,我最深切的想法就是:每次遭遇工作、生活中的烦恼和挫折的时候,看到科里病人在挣扎着活着和死去之间,我经常会在瞬间想通了,好多问题不用费心就已经迎刃而解。

很多时候,我们也会遇到特别难交流、依从性差的病人。在那种时候,我甚至会怀疑为什么选择这个行业,但又会很快在其他顽强与病魔斗争的病人身上却找到了自己坚持的意义,因为这份工作它本身就很有意义。

一次培训课上,护士长李丽跟我们分享了一个病人的故事。那是一个28岁的年轻女病人,她性格非常开朗,爱开玩笑,最喜欢逗护士说笑话。要不是因为化疗剃光了头发,单单看她本人,几乎没人会相信她患的是乳腺癌晚期。

可命运就是如此残忍,这个开朗的医院判了死刑,都说她的生命最多只有三个月了。最终,医院顽强地坚持了两年,那七百多个日夜,病房里经常回荡着她活泼的欢笑声。

这姑娘还有个特长,有喜剧天赋,非常善于模仿。一次,一个发传单的人偷偷溜到病房散发小广告,被一个实习护士看到,赶快厉声制止他,让他马上离开病房。可是那个人很凶,狠狠地瞪着实习护士。小护士害怕了,只好无奈的说:“你继续。”

事后,病号姑娘绘声绘色的给我们大家模仿那个发传单的人的动作表情,还有我们小护士起初呵斥后来被吓坏了的样子,简直惟妙惟肖,逗得大家都笑了。

大家都喜欢这个年轻开朗的女病号,她向我们传递了一种精神:生命不止,欢乐不息,要重视生存的质量。

她去世后,她父亲打电话给我们科护士,希望我们能去参加她的追悼会,最终我请了假,代表大家去了。回来之后,护士长对我说:“我们的确是应该真诚对待病人,但也不能投入感情太多。”

我明白护士长担心的是我们的心理健康,担心我们因为与病人关系太好而导致接受不了病人的离去,毕竟这里是肿瘤内科,多数生命都会在这里无奈的终结。

除了生离死别,在肿瘤科室,我经常会被一些小事感动。

有次我上小夜,去病房量完生命体征,回到护士站看到办公电脑前放了几个用塑料袋装的桃子。我环顾了一下四周,没看到人,猜想肯定是哪个病人给我们的,当时心里是暖暖的,觉得自己被人心疼了的感觉。

过了一个多小时,一个新入院的病人跑来问我说:“桃子好不好吃?”

还没等我回答。他又急切的说:“那是我家的树上长的,没农药。你放心,我也没用手拿,是我老婆用餐巾纸拿得放进去的。”

说完他开心的笑,我心里的感受却很复杂,既有感动,更多的是心疼这个病人如此细心体贴……

又是一个值夜班日子,凌晨两点左右,我特别困,还得在护士站强撑着。

这时一个睡眼惺忪的病人走过来,我赶忙站起来,以为他有哪里不舒服。结果他跟我说:“护士,你们太辛苦了。你们这么辛苦,都是为了我们的健康,谢谢你们。”

那一刻,我觉得特别温暖,所有的辛劳也都一扫而光。

最让我感动的是我们科有一个临床研究的病人,姓钱。他家境不好,每次来住院,都要小心地把缝在衣服缝里的钱拿出来去办住院手续。

有一次出院时,他没钱了,问我能不能借块钱给他?等下次住院再还我。我犹豫片刻,还是借了,看他无助的样子,我不忍心拒绝。

后来,他真的来还了钱。这是个会感恩的病人,每次看我我中午加班,他都会来问我一句:“吃饭了没有?要不下去给你买饭吃?”

他会在我晚上加班的时候,买个热热的烤地瓜放我面前。有次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他,他紧追慢赶,塞给我一包花生。

我想拒绝,可看到他恳切的眼神,心里明白接受才是对他最好的方式。他感激我们曾经给他的帮助,希望能够有所回报。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一个东北的老太太为了表达谢意,在大年夜哭着塞给我们一摞红包。被我们拒绝后,她很长时间都不开心。

深夜给病人抽血时,我们冰冷的双手给病人带来了不适,而他们却总是心疼地叮嘱我们:“晚上冷,要多穿点。”

交接班时,我们推开每间病房,用柔和的灯光环顾房间,交接好每位病人;将病人滑落的被角重新盖好,给年迈的病人倾倒小便;听他们睡意朦胧中下意识说出的一句谢谢......

深夜,当我们来到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床旁时,看到他惊恐地睁着双眼,急促地呼吸,会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

作为护士,我们明白他是在恐惧死亡的到来,他拒绝关灯,他拒绝睡觉,他一遍遍的按响床头铃,因为他害怕黑暗,他需求一种安全感,他担心自己看不到明天的太阳。我们一遍遍的给他测量着生命体征,一遍遍的给他安抚,直到他平静地睡去......

前几天,我们科室的护士小朱突然接到一个奇怪的电话,是一位早已病故一年多的病人的妻子打来的。她要托人送给小朱一份小礼物,还诚恳的说:“朱护士,您一定要接受,这是我去美国之前的唯一一个心愿。”

听到这话,小朱的情绪有点失控,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一位已经病故近一年的中年病人家属,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在她即将出国定居时,想到的是一个小护士,真的让人很感动,也想起了照顾那个病人的点点滴滴.......

病人是龚主任带来的,刚到病房时,他非常焦虑,他爱人更是有许多的担心,因为病人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护理组,除了他信任的龚主任以外,我们对于他来说都是陌生人。

为了避免他过度担心,为了我们更好的开展工作,小朱一直试着与他沟通,尽快让他的把担心程度缩到最小。

让人欣慰的是,这个病人很坚强,总是笑嘻嘻的说:“我一直在坚持,我必须靠我自己,没人能代替我。”

癌变使他骨瘦如柴,病痛折磨下,他经常大汗淋漓。小朱每次巡视到他床旁,都会用他枕边的毛巾给他擦汗。病人总是努力尽量地挤出点笑容,用沙哑的几乎不能出声的声音对她说声:“谢谢!”

每次小朱给他做护理时他总是忘不了说一句:“小朱是山东人,我的战友好多也都是山东人,我喜欢山东人,讲义气、实在!”

这个病人的病情每况愈下,最后一天晚上,小朱看到他的情况顿时有了一种不祥的感觉,一测血压75/55mmHg,就立即给了多巴胺维持,报了病危。病人很快出现意识逐渐模糊,胡言乱语,呼吸最少只有9次/分,呼吸兴奋剂用过以后才缓解。

小朱走到他床前,轻轻喊了声:“叔叔。”

奄奄一息的病人突然睁开眼睛,说:“小朱,我一直在坚持,我自己帮我自己.......小朱,山东人,好......”

那一刻,小朱意识到他将会是我们在新科室建立以来送走的第一个病人,禁不住泪水夺眶而出。

人到了最后关头,求生欲都异常强烈,在和病魔做最后的斗争。这个病人接下来的表现很平静,血压在多巴胺及间羟胺的维持下波动的异常平稳。凌晨五点多,小朱戴上手套,拿着干净的看护垫,对他说:“叔叔,我给你把身上擦一下,换个干净的垫子,这样你会舒服点。行吗?”

病人无力地朝她笑了笑。小朱给他换上干净的垫子,累得满身大汗。刚换好,病人又说:”小朱,我想大便,可我不好意思......“

小朱宽慰他:“没事,到时候弄脏了我帮你洗。”这是他们之间的最后一句对话。此后不到一个小时,病人走了,走得很痛苦。他竭力张口呼吸,陷入深度昏迷,直到瞳孔散大,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病人家属伤心欲绝,他爱人手足无措,泪流满面的说:“小朱,他走了,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弄了,我们老家都是外地的,人去世后该怎么办啊?”

小朱安慰她:”放心吧,阿姨,我帮您。“

她打了一盆温水,认真的帮病人擦洗干净,当看到家里为他准备的最后一套衣服时才明白,原来这位病人是军人。

小朱认真的给他穿上军装,扎好领带,心里百感交集。看着他穿好军装的样子,我们都想象不出,他生前是怎样一个雷厉风行的首长,然而,肿瘤就是这样的无情。

家属紧紧的握着小朱的手,一个劲的道谢。他女儿显然不能接受父亲的突然去世,极度悲哀中突然冒出一句,“小朱姐姐,你说会有来世吗?”

我们都愣在那里。小朱喃喃的说:“会的,应该会有来世吧。”

小朱后来跟我们说:“来世我不去奢求,我只希望能够过好今生,珍惜好自己生命中的每一个人,窗外飘着小雨,祈祷他一路走好......”

人与人之间都是一样的,健康也好,生病也罢,心怀感恩,做一个善良的人!

医院,我们既是战士,又是护士,既要护理,还要训练;

因为病房里有四十几个病人在等待着我们,但他们的生命需要我们认真的守护,精心的呵护。

多少个夜班,我们揉揉朦胧的睡眼,不允许自己丝毫的怠慢。

当穿好工作服时,我们会精神饱满地站在梳妆镜前,戴好燕尾帽,整理好衣领口,仔细检查自己的工作服,不让它存在任何瑕疵,即使是不经意中脱落的一根发丝也不行。这是对职业的尊重,必须让病人看到最自信的我们......

年,南丁.格尔以最高贵的奉献精神创建了护理这一行业,把自己全部的爱和生命都无私地交给了医疗护理事业,让无数护士成为庇护病人的天使。

年的今天,我们将秉持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继续奋战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帮助病人与病魔乃至死神抗争,赢回生命的尊严和价值!

谢谢大家!

——————————————————————

注意:本文谢绝转载!

讲述:李护士

记录整理:縯子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dohkm.com//kcyhl/1825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