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滚动浏览全文↑

吕梁市科协于3月初启动“寻访吕梁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工作,组织开展“礼赞共和国、追梦新时代”为主题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经推荐,初选出“吕梁市十佳最美科技工作者”候选人共26名。其中24号候选人为文水人,如果还有其他文水人请在留言处留言!

“吕梁市十佳最美科技工作者”候选人介绍

01

王久平,男,汉族,年9月生,中共党员,农艺师,中国科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柳林县第五次党代会代表、政协柳林县六届委员。

年起,一直在农村第一线从事农技推广、农民培训、科普宣传等工作,采用土法搞气象、测墒情、量地温,为农民提供了适时下种农作物的科学依据,同时致力于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和进行农作物优种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他主持编写“农田墒情”“病虫情报”等农技情报期,自刻刊头、栏图、农作物、昆虫等枚图样,使情报图文并茂。首次试种高梁优种“晋杂五号”,旱地亩产公斤,农民们热情地称他为“庄稼的好医生”“农民的土专家”“吕梁山上的科普人”。

先后受到国家及省市县各类表彰奖励次,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农村科普先进个人”“全国农村科普带头人”。退休后,甘愿做科普志愿者,多方筹备开展科普大篷车活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农民服务。同时,自筹建成“农民科技文化楼”,免费接待村民阅览、咨询科技知识。被山西省委、省政府评为“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先进个人”。

02

陈瑛,女,汉族,年7月生,中共党员,谷子育种专家,曾任山西农科院经作所研究员。

先后主持国家、省级项目十余项,育成了14个优质高产、抗旱抗病谷子新品种,13个通过国家级和省级审定,并推广到晋、陕、甘等10多个省市,成为西北黄土丘陵地区的主栽品种。其中晋谷21号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连续五届在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获多个奖项,省内外累计推广万亩以上,社会经济效益达25亿元以上,为我国优质谷子生产发展和科技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她个人多次受省委省政府表彰,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和模范党员,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事迹入编《中国专家人名词典》《三晋科技英才》《山西省劳动模范大辞典》《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山西大地夕阳红》等论著。

03

刘笑,男,汉族,年3月生,中共党员,农艺师,柳林县科协原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代表,山西省九次、十次党代会代表和吕梁市一、二、三次党代会代表。

刘笑同志三十余年钻研破解困扰人类的干旱难题,先后发明了集雨抗旱技术、机具、农资系列专利9项,特别是发明“2米宽膜旋播一体机”,加快了“宽膜集成技术”推广步伐,实现了农业高度机械化。发明了可无害回收的复合功能地膜,用数十年的时间将自己的地膜集雨抗旱理念推广普及到我国中西部上亿亩旱地里,以平均30%以上的增产率为技术应用区农民增收余亿元,成就了一段抗旱历史上的传奇。

先后被国家6部委评选为“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被团中央授予“首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被评为省市县三级劳动模范、全国科技致富能手、全国科普惠农先进工作者、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

04

卫三平,男,汉族,年12月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市文峪河水利管理局副局长。中国科协九大代表、省十一次党代表、省科协八大代表、市政协三届委员。

多年来,先后组织实施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黄土丘陵区土壤-植被-大气系统水能传输模拟研究”“吕梁市矿井水循环利用潜力研究”等重点项目,在黄土丘陵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利用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编写论著3本,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11篇评为省级优秀科技论文,3篇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先后获国家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省科技进步奖、省水利科技进步奖、全国“十佳”科技工作者提名奖,以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十佳”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市首届“十佳”科技工作者等20多个奖项和荣誉,市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委员会记一等功。

05

郭建平,男,汉族,年8月生,中共党员,主任医师,医院副院长。担任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委员,省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副会长,省抗癌协会胃癌、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委等职务。

参加工作以来,长期坚守临床一线,创造出多个市级医学第一。“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全胰切开取石胰肠吻合术”等手术填补了全市空白,是大家公认的市级普外专业领军人才。同时,医院“复合外伤救治中心”,组织开展了吕梁市首家“胃肠肿瘤的MDT”及“乳腺癌MDT”,使全市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及乳腺癌的诊治更加规范精准。

正是他的不懈努力和在普外领域、抗癌领域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及业内同行的充分认可。先后被评为“市首届名医”、省首届“好医生”。

06

张卫宏,男,汉族,年5月生,中共党员,高级讲师,现任吕梁市农业学校副校长。

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坚持在农业职业教育教学一线讲授《现代农艺技术》《现代农业》等课程,是学校承担的“国家现代农业基层技术推广体系改革”项目培训主讲教师之一。同时,深入基层县市区、农业园区企业以及农村田间地头,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技术,参与选育的科葫二号西葫芦新品种,经省作物品种委员会认定通过。特别是近年来,带头组织学校教师到基层一线,深入开展“三区科技”服务和科技特派员工作,助推精准脱贫,助力乡村振兴。

先后授予“吕梁市模范教师”“吕梁市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等荣誉称号,吕梁市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一等功。

07

樊艳勤,男,汉族,年1月生,中共党员,医院管理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医院院长、临县中西医结合医学会会长。

任职以来,大力推崇改革创新,以新技术、新设备、新管理理念为抓手,仅医院取得飞跃的发展,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在他的努力下,医院顺利通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甲复审,并牵头注册成立了临县中西医结合医学会,进一步强化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为弘扬中医药文化,打造一支崭新的医疗团队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成立了名科技人员组成的医疗志愿者队伍,深入余个村庄,组织开展了大型健康义诊活动和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讲座,为广大贫困群众提供了高效、便捷、贴心的服务。

08

王海荣,男,汉族,年2月生,中共党员,中级农民技师,离石区严村蔬菜协会会长。从事蔬菜大棚种植23年,科普惠农服务11年,被村民亲切地称为“田秀才”“土专家”。

近年来,他带领村民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借助乡村旅游,发展特色农业。先后从河北、辽宁引进草莓、甜瓜等优良品种,采用山东寿光大棚膜双层覆盖,通过光、温、水、肥、气生态管理技术,平均单棚收入3万元,最高可达5万元,形成了“观光采摘、亲子体验”的乡村旅游格局。主动帮扶贫困户11户,其中贫困户高马云获年离石区五一劳动奖章。在他的带动下,服务站发展会员余人,开展技术培训、科普讲座70多场,受训人员达0余人次。

先后获得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省五一劳动奖章、省首届“十佳新农民”、年度三晋英才、年省特级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09

王玉英,女,汉族,年2月生,主任护理师,医院护理部主任,市护理学会理事长,市护理质控部主任,山西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兼职教授,省护理学会、省老年医学会护理分会常务理事,省护理学会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外科、骨科、急诊科及护理部等科室,从事临床护理及护理管理工作,得到了广大患者和领导同事的好评。

先后主持和参与省市级科研13项,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医学著作2部,获国家专利2项,获得省“科技奉献奖”“护理科技创新奖”,市劳动竞赛“二等功”“三八红旗手”“优秀护理部主任”“科技进步奖”“先进科技工作者”,医院“优秀护士长”“优秀科主任”等多项荣誉。年入选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

10

杨卫民,男,汉族,年3月生,民盟,吕梁学院教授。

近年来,以自身研究实力与区域内特色植物资源优势相结合,利用吕梁学院多学科综合优势开展了核桃青皮功能成分提取、分离和纯化等创新性研究工作,得到了省市领导和中国科协的高度评价。同时,在天然药物和食品添加研制方面,从核桃青皮中开发了二芳基庚烷类、生物碱类、萘醌类、多酚类等化合物药物中间体,并从枣皮中开发了花青素、黄酮类和环磷酸腺苷等。特殊化妆品方面,进行了基于核桃青皮染发剂、美肤膏等的研制等工作。

先后成功申报了“工程”、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省重点研发项目和市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等项目,获得纵向经费余万元,横向经费近万元。共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8项,已授权6项。

11

马向光,男,汉族,年6月生,中共党员,石楼县农委原副主任、石楼县核桃协会会长。

三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农业农村工作,认真钻研农业方面多项科技知识,经常深入乡镇、村传授科技知识。自编《红枣栽植管理技术读本》《核桃栽植管理技术读本》,指导农民科学栽植管理,加快了农民脱贫步伐。

退休后,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他退而不休,依然传授科技知识,为农民服务。每年冬春科技大培训,他仍然坚持下乡传授科技,到实地操作进行指导,仅年培训农业各项技术人员达千人以上,赢得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被亲切的称为石楼农业的活字典,农业通、土专家,传授科技贴心人。

12

薛治海,男,汉族,年12月生,中共党员,农艺师,历任农业局长、科委主任等职务。

年吕梁农校毕业,从事农技推广10多年,先后引进推广西红柿、甜高粱、食用葵花、马铃薯等12个新品种;编制了《方山县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撰写《综合开发马铃薯产业是实现方山区域经济发展的启动点》等。承担的马铃薯产业化基地建设科技试示范项目,获得省农村技术承包个人二等奖,为方山县脱贫攻坚和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做出了突出贡献。

先后荣获市科技贡献一等奖、科技扶贫先进工作者,省科普先进工作者,国家温饱工作突出贡献奖,国家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省科技成果奖等。退休后,被联合国UNDB项目山西项目办聘为专家,被县九届人大常委会聘为特邀专家。

13

王够莲,女,汉族,年11月生,中共党员,主任医师,孝义医院妇产科医生。

从医44年,累计接生1.5万余名新生儿,精湛的医术,良好的医德,享有“万婴之母”的美誉。经她缝合的切口,对合平整,无特殊合并症的侧切口,不用抗生素就能达到很好的愈合效果。工作中大家遇到难点,她都会有求必应,不厌其烦,耐心细心的讲解,凭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过硬的技术,很多疑难杂症都迎刃而解。忘我的工作,无私的奉献,不仅患者满意,同行认可,还得到了孝义市委市政府的大力表彰,年荣获孝义市政府颁发的“特殊贡献奖”。

14

张树振,男,汉族,年1月生,省农科专家,汾阳市核桃产业协会会长,吕梁市经济林协会首席技术顾问,我省核桃产业化发展的领军人。

创办汾阳市晋龙核桃苗木公司以来,几十年如一日,热心于国家的科学事业,组织科研人员攻关核桃方块芽接无性繁殖技术,填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空白,为大面积推广核桃良种提供了支撑。组建了核桃嫁接科技队伍,建立了全国最大的核桃优良繁育、推广、示范试验基地。由他选送的“晋龙一号”参加中国林业首届名特优新博览会获得金奖,参加省首届干果博览会获得名优产品奖。退休后,主动承包撂荒地余亩,大力培育推广核桃新品种,为推动汾阳核桃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由他组织编写的《中国汾州核裁培新技术》《优质核桃栽培新技术》在全国、全省推广发行,先后被评为“省先进科普工作者”“科技扶贫先进工作者”。

15

张拉生,男,汉族,年7月生,中共党员,现任交口县双池镇枣林村党支部书记。

在担任村委主任、支部书记14年来,坚持党建引领,科学发展现代农业,带领村民建起了山西省设施蔬菜枣林示范园区,打造了高品质高效益的“枣林甜瓜”品牌,投入余万元建成了枣林十里香菇长廊无偿供村民使用,科学完善了从食用菌品种研发培育到终端销售的产业体系。同时,规模化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合理整枝促进保根护叶技术,旧日光温室科学改造增温降湿技术和食用菌种植加工推广技术,提高了菇菜产量和品质,提升了30%经济效益,成为全县食用菌产业的领跑者,被县委授予“食用菌脱贫攻坚技术服务小分队"红旗。

先后荣获省劳模、省优秀共产党员、省脱贫攻坚奋进奖、省最美村干部、省“三晋英才”拨尖人才等多项荣誉称号。

16

刘刚,男,汉族,年11月生,高级畜牧师,执业兽医师,现任中阳县农业农村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36年来,一直奋战在农村科技推广工作第一线,承担了农业部绒山羊改良丰收计划项目,历时5年探索出了适合本地实际的绒山羊改良配套技术并推广应用。大力推广饲草氨化、黄牛改良、动物疫病防控等新技术,先后举办培训班50多期。同时,搭建中阳县牛羊养殖技术交流群,利用周末假日讲授畜牧兽医实用技术,答疑解感,排忧解难,为中阳县畜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先后获得全国农(牧)业渔业丰收计划一等奖、省高产高效优质畜禽开发奖、“山西省培育青年星火带头人”活动“优秀组织者”;市青年星火带头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17

牛建中,男,汉族,年2月生,中共党员,推广研究员,现任市农业农村局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省学科技术带头人,省科协八大代表,省科技先进工作者。

年至年被选派赴日本研修蔬菜等农业经营管理技术,主持承担省科技厅星火科技攻关课题《全膜多垄沟全覆盖旱作农业栽培技术》《马铃薯绿色栽培技术》等,重点完成了全市万亩中低产农田改造任务、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全市测土配方普及技术推广,为全市脱贫攻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9篇,编著的《晋西黄土高原旱作农业综合技术》《耕地地力评价与应用》《汾阳市耕地地力评价与应用》被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先后获得农业部丰收一等奖,省科技厅技术承包一等奖,市技术承包、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

18

杜建平,男,汉族,年7月生,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现任山西离柳焦煤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常务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年9月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毕业,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坚持在矿井一线,从事技术攻关工作。特别是年以来,为加快推进集团公司西部3个矿井尽快建成达产,亲自参与并作为分管领导组织了公司所属3座矿井的建设及各项验收,攻克了矿井建设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难关,并通过竣工验收。

19

薛育新,男,汉族,年12月生,中共党员,主任医师,山西医科大学兼职教授,现任吕梁医院肿瘤科主任。

从医三十六年来,不管是担任党支部书记,还是科室主任,秉承“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扎根临床一线为病患服务,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对病人满腔的爱心践行一名医生的职责。“医者父母心,我们不可能将每个病人都救治成功,但是一定要让患者感觉到关怀和温暖”,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正是凭着他细心、耐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服务态度,让广大的癌症患者及家属感到无比的踏实与信赖,用行动诠释了一位医者的职责和使命。

20

周伟,男,汉族,年11月生,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现任汾阳市气象局气象台台长。

参加工作35年来,始终坚持在气象工作一线,长期深入田间地头,为获取农业气象第一手资料、服务“三农”默默奉献。工作中注重科研和技术总结,每年撰写农业气象服务材料6篇以上,受到涉农部门好评。年被汾阳市委政府授予“农业农村工作先进个人”。发表论文10余篇,多次参与和主持市级科研课题。9年主持《汾阳市谷子(晋谷21号)生长发育与气象关键因子关系的研究》被市科技局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先后多次获得“气象科技服务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农气(地面)测报连续百班无错”“质量优秀测报员”“吕梁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21

高华处,男,汉族,年4月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兴县林业局原副局长。

为加快荒山造林,他主动承包了碾子村宋家沟亩荒地,19年以来从种苗培育、调运技术、栽培技术等环节入手,从试验示范、技术研究到技术普及,摸索出一整套适合于华北干旱地区的造林技术并大力推广。同时带动广大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发展苗木产业,为兴县造林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是闻名全市的“造林大王”。获感动吕梁——脱贫攻坚年度人物、“省绿色生态大户”“省种粮大户”“省林业建设先进工作者”“市林业建设十大标兵”“市小流域治理状元户”等称号,他所治理的宋家沟生态园被评为“省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示范点”,宋家沟生态园所在的碾子村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

22

白埃平,男,汉族,年11月生,中共党员,高级农艺师,现在交城县农业农村局工作。

30多年来,始终脚踏实地、扎根农业,服务农村,先后完成全县“吨粮田、双千田”等高产高效农业模式推广,引进日光节能温室,在全县大规模建设日光节能温室反季蔬菜生产基地,成为当时全市最早、最大,全省有名的冬季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基地。先后开展现代农业种植园区建设和探索开发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指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农业产业园。特别是脱贫攻坚以来,指导开发中药材、蔬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发展,为交城县三农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先后获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省农村技术承包奖二等奖,市农村技术承包奖一等奖,县科技进步奖等荣誉。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23

张德志,男,汉族,年10月生,中共党员,临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

四十多年来,一直从事经济林发展和管理技术推广工作。其中“低产果园的挖潜改造及其效应”在首都“北京第四届中国现代精英文库代表作大会”上被评为一等奖;“枣树三季修剪技术”获中国管理科学院科技论文三等奖。发表论文40余篇,编写了红枣、核桃等生产技术实用手册,每年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0场0多人次,对提高农民素质、普及推广技术起到了较大作用。

先后获省科技进步奖,市技术承包奖,省“先进工作者”奖、市“先进农技工作者””农业丰收竞赛奖”“科技兴区演讲”“五一劳动竞赛”以及县“特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科技兴农””优秀培训教师”等奖项。

24

薛改莲,女,汉族,年11月生,文水县则天故里乐龙葫芦专业合作社社长。合作社成立以来,她从事烙画葫芦二十余年,被称为“葫芦嫂”。其创作的葫芦烙画精品经典独特,在第二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获“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神工杯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在第七届中国葫芦岛(龙港)国际葫芦文化节获葫芦雕刻工艺三等奖,参赛作品被评定为山西省领导外事专用礼品。同时,她是带动周边农户脱贫致富的引路人。在她的带动下,组织吴村农户举办了全省科普惠农培训专场活动,打造了葫芦种植加工和文化旅游产业链,让身边群众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年,合作社被评为“山西省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示范点”;“文水县吴村烙画葫芦加工技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5

穆艳旭,男,汉族,年1月生,中共党员,高级讲师,高级职业指导师,现任吕梁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

工作以来,该同志从教学一线做起,爱岗敬业,勤奋努力,在技工学校由普通技校晋升省部级重点和国家级重点、高级技工学校资料申报、高级技工学校挂牌、ISO质量管理体系推行等多项重点工作中承担了主要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年6月主动请缨,担任了石楼县裴沟乡曹家峪村第一书记,精心打造了曹家峪村单季槐和油牡丹种植基地,对全乡发展特色经济林种植产业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受到了市县两级领导及当地群众的一致肯定,探索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路子。

多次被市直工委、市人社局及有关部门和学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被市委评为干部下乡定点扶贫工作模范队员。

26

桑丽军,男,汉族,年4月生,民盟,高级讲师,现任吕梁市卫生学校教务处副主任。

在教师岗位上耕耘16年以来,秉承“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学理念,始终坚守教学一线,刻苦专研,潜心从教,专心育人,做学生的引路人、贴心人。教学中,坚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钻研教学方法,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特别是为了助推脱贫攻坚,让每一位贫困户都能熟练掌握一项劳动技能,积极开展“吕梁山护工”培训教育,向学员传授更多营养学知识及技能,提升了学员健康意识,切实增强了自我发展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现已培训学员20多期。

先后获得“吕梁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育教学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多次参加全市组织的卫生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编定工作。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dohkm.com//kcyzl/1292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