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是血吸虫寄生于人体而引起的地方性寄生虫疾病。血吸虫在感染及发育成熟过程中,尾蚴、童虫、成虫及虫卵对宿主(人体)均可产生损害。驱虫治疗后的血吸虫病患者脏器内仍遗留有虫卵,虫卵长期沉积在脏器内形成虫卵结节引起一系列的病理改变是引起机体损害最主要原因。

本文报告了1医院收治的血吸虫卵沉积的直肠癌患者的诊疗过程,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血吸虫卵长期沉积能以致癌方面的认识。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63岁,久居湖北宜昌市,主因“便血5个月余”于年11医院普外科。医院行肠镜检查示距肛门8cm可见一溃疡性环周型肿物,质脆,触之易出血,肠腔狭窄,镜身不能通过。活检病理回报中分化腺癌。30年前曾因“血吸虫性肝炎”医院就诊,自诉已治愈。入院后盆腔CT回报中高位直肠癌可能性大(T4期)。

行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腹膜反折处,大小约4cm×3cm,侵及浆膜外,乙状结肠局部水肿肠壁增厚,触之肠壁僵硬,肝及其他脏器未见明显转移灶。于距肿瘤远端3cm处及近端乙状结肠上端肠壁僵硬处以上离断肠管并移除标本。台下剖开标本发现肿瘤近端肠管黏膜呈圆形成簇分布的新生物状肿块,表面橘黄色(见图1、图2)。

图1 手术切除虫卵沉积处乙状结肠标本

图2 手术切除肠癌标本

虫卵沉积处的肠黏膜(橙箭头)、正常肠黏膜(黑箭头)、肿瘤(红箭头)

图3 镜下虫卵沉积(箭头处)病理表现(×)

图4 镜下虫卵(黑箭头)肿瘤细胞(红箭头)共存病理表现(×)

术后病理报告(见图3、图4):切除直肠肠壁黏膜见一溃疡性肿物,大小约4cm×2.8cm×0.5cm,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紧邻上切缘,距肿物15cm肠壁黏膜灰黑色,皱襞消失,可见多个溃疡,面积12cm×5.5cm,于肠周检出灰白色结节16枚;溃疡处大肠黏膜呈慢性炎症伴坏死及浅表性溃疡形成,散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隐窝脓肿,黏膜下见卵圆形钙化虫卵,而肿瘤旁亦见卵圆形钙化虫卵,结合病史考虑血吸虫虫卵伴钙化。

病理诊断:直肠溃疡型中分化腺癌,肿瘤大小约4cm×2.8cm×0.5cm,癌组织侵及外膜下层,并可见脉管癌栓,淋巴结(5/14),上下切缘未见癌组织。免疫组化结果:HER-1(+),Ki-67(+80%),PDGFR-(+),MSH6(+80%),MSH2(+90%),MLH1(+90%),HER-2(1+),CD56(-),Syn(-)。术后予以抗炎、抗肿瘤、补液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出院。

2讨论 

血吸虫又名日本血吸虫,为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我国有42种哺乳动物可以成为日本血吸虫的终宿主,这些终宿主大多可作为血吸虫病的传染源。20世纪50年代我国报道感染较多。目前血吸虫发病率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再次增加的趋势。

虫卵主要沉积于乙状结肠、直肠壁和肝,因为血吸虫多寄生于肠系膜静脉和痔上静脉的缘故,也可见于回肠末段、阑尾、升结肠等处,在肺、脑等其他脏器有时也可见到。本例患者虫卵沉积于乙状结肠。有研究称成虫排卵后约有17%随粪便排出体外,其余沉积于宿主体内(其中沉积于结肠的约占50%,小肠约占10%,肠系膜约占17%,肝约占23%)。

血吸虫病常累及全部结肠,在镜下病理学改变表现为黏膜及黏膜下层有成堆虫卵堆积,形成虫卵结节,尤以黏膜下层为明显,溃疡一般较小且表浅,深达黏膜肌层及黏膜下层,如邻近的小溃疡互相融合可形成较大溃疡。由于虫卵的长期反复沉着,引起肠黏膜反复发生溃疡和肠壁纤维化,肠黏膜粗糙不平,萎缩,皱襞消失,还可见多发息肉。由于肠壁结缔组织增生,使以后到达肠壁的虫卵难以排出肠腔,故晚期患者粪便中查不到虫卵,一般需在肠镜检查时取肠壁黏膜压片检查才能找到血吸虫卵(主要为远期变性虫卵和钙化虫卵),同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有助于肠道血吸虫病的诊断。虫卵所引起的病理改变大多在镜检下缺乏特异性。本例患者30年前曾因“血吸虫性肝炎”就诊,自诉已治愈且每年复查粪便虫卵均为阴性。

本例患者术前直肠癌诊断明确,行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治疗,术中离断肿瘤处肠管后发现近端乙状结肠炎性改变明显,结合术后病理证实与血吸虫卵长期沉积有关。笔者认为本例患者是由于虫卵长期沉积造成肠黏膜损害,引起肠上皮细胞发生变化,由慢性肠炎发展为癌前期病变进而发生恶变。患慢性肠炎会增加发展为结肠直肠癌的危险性,溃疡性结肠炎者患结肠直肠癌的风险增高已被确认。从肠炎发展成为癌症有一段很长的潜伏期,故血吸虫病流行地区传染被阻断几年后仍需







































北京哪家医院能治白癜风
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好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dohkm.com//kcyjg/127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